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就业创业 > 就业指导 正文

2012届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第一章:认识就业

资料来源:      日期:2013年03月12日     浏览量:

第一章:认识就业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掌握国家、地方和学校就业政策、规定,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现就业的方式。

重点:就业程序,就业方式。

难点:就业形势与政策

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           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

1.      就业进人大众化时代。在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变为普通劳动者,不存在统包统分问题,而是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国家,如德国,大学生从事基层的一般性工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

2.        就业竞争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许多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不同层次毕业生之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会不断增强,出现研究生抢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岗位的局面;不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将格外激烈;毕业生求职的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也将有所下降。

3.        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部分地区、行业、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寻求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存在无业可就情况;另一方面,西部、基层、农村等地区和一些行业,虽然有很大的用人需求,却难以吸引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现象同时并存。

出现结构性矛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销不对路”; 二是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和艰苦的地区工作。

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热门行业供过于求,而艰苦行业却供不应求。

从地区之间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东北、西北、中部地区的部分省份需求量相对较少。京、津、粤、苏、沪、浙这六省市仍然是当前毕业生就业热点地区。

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用人单位) 对毕业生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挑选其学校和学历层次; 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要求身心健康,诚实可信,踏实肯干,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日益受到用人一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所要考核的重要内容;取得一些技能证书也成为一些地区和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此外,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为了选拔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是很早进驻学校单独进行招聘,或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总之,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已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才时更加注重的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

(1)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趋稳

(2)第三产业吸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明显增加。第三产业行业众多,集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身,能为社会劳动者提供各个层次的广泛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在许多国家,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

据统计,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多在70%以上。20051220公布的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已达40. 7%,但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好。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相对还比较低,而且从业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从事新兴服务业的人员很少。目前,我国从事金融、保险、审计、会计、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人员,只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 .67%,而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新兴服务业,尤其是社区服务业,如北欧一些国家在社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已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以上。

近年来,我国的第三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将会有效地缓解我国城镇的就业矛盾,更多地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

(3)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急剧增加。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据统计,全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 63亿,其中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就有1. 2亿左右,约占75%。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和吸引力也将逐步加大。                                                                                                                                                                                                                                                                             

 

三、近年学校(相关学院和专业)就业形势

1.近三年学校总体就业形势

2.近三年各学院、专业就业形势

 

四、就业政策和措施

1.国家、安徽省相关就业政策

2.特殊地区就业政策:上海、北京

3.学校相关就业规定

 

第二节 就业程序

一、学校就业工作程序

1.毕业生生源统计

2.发布生源信息,走访用人单位

3.收集需求信息,向毕业生公布

4.办理推荐材料

5.组织校园招聘

6.签订就业协议

7.编制就业方案

8.毕业生派遣离校

 

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程序

1.确定并发布招聘计划

2.举办校园宣讲会

3.收集毕业生推荐材料

4.确定笔试面试名单

5.组织笔试、面试

6.确定录用名单,签订协议

 

三、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基本流程

 

1       了解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毕生在求职择业时,要了解当年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政策规定。

2       收集信息。需收集的信息大致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政策和法规信息;二是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社会各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信息;三是就业活动安排信息;四是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训信息;五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3       自找分析。包括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侧评;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等,自己在择业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杨长避短;问一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4       确定目标。从大范围上说,大学生首先需要确定的择业目标是:择业的地域、择业的行业范围等。

5       准备材料。包括个人简历、求职信以及有关的重要补充材料。

6       参加招聘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 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社会上的人才市场;二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供需洽谈会、就业市场;三是学校组织的供需洽谈会、招聘会;四是各院系自身联系组织的小型招聘会。

7       参加笔试。笔试检验的是大学生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所培养技能去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8       参加面试。面试是一些用人单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处事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不能通过笔试反映出来的个人素质等。

 

第三节       就业方式

1.   签约就业

签约就业,就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后就业。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接收高校毕业生时都采取签约的形式,而且,签约也是纳入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方案的必须程序。因此,签约是目前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途径。

2.   招考录用

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程序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体检、录用和试用等。

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的办法来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

国家公务员录用分为国家、中央机关及省、市、县国家公务员三个层次,其中省级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与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考试(全部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步进行,具体招考范围、报考条件、报考程序由当年度人事组织部门发布的招考简章确定。

3.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特指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等提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西部,或者自主择业。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享受诸多的优惠政策。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开始实施,就受到了各高校和毕业生的高度重视,应届毕业生纷纷踊跃报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极大地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一道亮丽的彩虹。

4. 立志服务基层

 国家全面、大规模地倡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始于2005年,政府人事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主要有: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的活动;推进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建立待就业毕业生见习基地等。

5.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是相对于传统就业模式而言的,它不同于正规的全日制、与用人单位建有稳定的劳动法律关系、获有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就业。与传统就业模式相比,灵活就业方式的特点是灵活性强、自由度大、适应范围广、劳动关系比较松散。

6.自主创业

大学生毕业后不是向社会寻求工作,而是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业,毕业生通过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进而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公司。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间题,而且也可以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国家大力提倡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近年来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给予支持。自主创业目前已成为高校毕业生一种新的就业途径,同时也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出国留学